12月6日,国际化能力培训计划第七期“课堂英语教学”于浙大四院411报告厅成功举办。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副院长陈伟英出席并主持活动。本次培训特邀斯坦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心主任、浙大四院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国际化顾问Kristopher Geda博士就课堂的互动性和动态性、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性等主题内容,为国际医学院教学团队开展培训和知识分享。
01
文化
首先,Geda博士介绍了西方研究生的课堂文化,即师生相处中的平等性、互动性、合作性、独立性和专业性特质,并结合通俗易懂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02
口语
在口语环节,Geda博士教授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相关表达,也强调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就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营造活跃课堂氛围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技巧。现场的学员们听得聚精会神,不少人还主动与同伴练习,在及时的实践中巩固所学。Geda博士还分享了适用于大班和小班的课堂教学模版,以及教授大家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和互动环节等实用技巧。
03
写作
最后,在写作方面,Geda博士讲解了如何写好教学目标和课程计划,包括课程目标、重难点、材料准备、课堂组织等多个环节,内容丰富且实用。
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来自各科室的医师、护士、教师共60余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共学互融,务实笃行。
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汉语教师蔡和畅表示培训非常及时且实用,“Geda博士从中美课堂的差异引入给出了许多增进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的地道英文表达,介绍了适用于大班和小班的课堂模式、分享了好用的课堂工具,这些对我们开展国际化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用保龄球、篮球和橄榄球来比喻几种不同的课堂模式,这样的描述让课堂互动的面貌一下子变得活泼了起来,也让我对教师所应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陈伟英副院长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们“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迎来了新的机遇,要有以开放促改革、用合作求发展的坚定决心,加快创建国际医学院教育示范地,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开放办学的新成效,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IAT)是由浙大四院国际部于2022年发起举办的重要培训项目,致力于提高全院各科室、各部门的国际化素养。国际化对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医学中心意义深刻。为此,IAT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在院内举办10-12场培训。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以期提升全体员工的英语水平、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国际传播素养,拓展国际视野,营造国际化氛围。时光荏苒,本年度的IAT也接近尾声,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回顾年度IAT的2022年度精彩时刻。
IAT 2022年度精彩时刻
第六期:床旁英语教学
Kristopher Geda博士
11月1日
在本次讲座中,Kristopher Geda博士介绍了医院和医学院的教育,例如医护人员在临床查房时的英语使用。
首先,他从文化角度切入,谈及英语语用习惯中的直接性、确定性和间接性,介绍了如何建立融洽关系、表达赞美以及给出明确的方向和反馈等。
在口语方面,他讲解了如何提问和作答、如何给予教学指示等教学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并提供了临床查房的常用语句;通过一个实景视频,他为大家生动地展示了国外英语带教的真实场面,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在写作方面,他教授了病例的撰写技巧,帮助大家实现清晰、直接、快速的病例写作。
第五期:
医患英语沟通与备忘录书
Kristopher Geda博士
7月25日
在本次讲座中,Kristopher Geda博士首先从文化层面讲述了中西方医生接诊场景的差异,引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尊重患者隐私的思考;继而展开口语与写作的教学,教授大家如何礼貌地与外国患者沟通、传达关键的信息,如何用英文书写备忘录等重要技能。
第四期:中国品牌国际传播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韦路教授
6月27日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品牌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
本次讲座,韦教授分享了中国品牌国际传播的现状,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对策。面对中国品牌深陷的五大困境,韦教授给出了六大对策:树立品牌核心价值,凸显精神魅力,寻求认同信仰;强化品牌要素,慎取品牌名称,打磨视觉系统,精选口号歌曲;优化叙事策略,始终以人为本,以小见大,积极互动参与;深度挖掘中华文化特质,创造现代价值,寻求本土共鸣;深耕本土社区,解决好产品、渠道、价格、营销问题;恪守商业伦理,服务好本地社区,以此共同增进人类福祉。服务好每一个受众群体,才是中国品牌面向世界所该承担的责任。
第三期:专业学术演讲
Kristopher Geda博士
5月24日
在本次讲座中,Kristopher Geda博士介绍了如何进行专业学术演讲。首先,Geda博士以心胸外科俞江灏博士发表的学术演讲为例,就如何用英语进行学术演讲做出了详尽的讲解,包括演讲的准备、演讲要点的书写,以及如何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如何回答观众的提问等等。这次课程为大家参加国际会议、发表学术演讲助一臂之力。
http://www.cmm.zju.edu.cn/cmmenglish/2022/0602/c52911a2585915/page.htm
本期新闻同步发表于
浙江大学医学院官网
第二期:医患英语沟通入门与电子邮件书写
Kristopher Geda博士
3月29日
在本次讲座中,Kristopher Geda博士分享了中外医疗保健的异同点以及外籍患者与医护沟通时的期待,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外籍患者就医时的心理。Geda博士还教授了如何开始英语对话、用清晰的英语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自己,以及如何用英语撰写各种主题的工作电子邮件。
第一期:理念变革与思维创新—打造“三院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黄华新教授
2月28日
新时代需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思维方式。黄华新教授切脉下药指出,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医院发展,以“国际化、特色化、数字化、品质化”为基本导向,明确自身的理想目标与现实目标、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突破同类性达到独创性,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打造“三院一体”高质量、加速度发展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点一滴融入真情,一时一刻遵守制度,一言一行体现形象,一心一意耕耘大业。在“三院一体”建设中,不忘本来、吸取外来、面向未来,以传统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仁、义、礼、智、信,在医学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人文医学高地。
IAT学员心得体会
“感谢科室的信赖,让我成为一名国际化联络员,这增加了我的责任感,也让我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要想跟上医院国际化的步伐,学好英语口语至关重要。线上课堂的学习,增加了我的英语语感。国际事务部的老师们都很友善,很包容,让我们有勇气开口说英语。我们都要继续加油,未来可期!”
——国际保健中心叶林妹
“本人是第一次参加此类课程,课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内容也非常精彩。非常有幸能够接受斯坦福Kristopher Geda教授的亲自授课,这是非常好且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从中外的口语交流和文化差异开始,到见面告别等日常交流,逐步深入到医患沟通,以及医学教学技巧。不得不说,Geda教授有非常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他所讲授的内容,非常适合非英语母语背景的学员接受和吸收。每一场课程我都有线下或线上参加,线下参加模拟了国外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更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摒除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全身心投入,同时和线下的其他同事进行互动,效果会比线上好一些。
祝愿课程越办越好,对职工今后长期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受益者不限于联络员,并且还要将这份影响扩散到整个科室乃至全院。”
——神经内科曹蓝霄
“承蒙医院的关心和厚爱,有幸参加国际事务部组织的为期一年的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通过7期专家教授授课学习,我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医学英语专业知识;另外,我也在优秀科室分享经验会上开拓了发展眼界,在思想认知、同行特色、医院整体规划等方面都收获颇丰。虽然院感科的工作主要围绕国家法规、政策,主要交流对象也是院内工作人员,但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秉承国际化发展眼光,在国际上发出浙四的声音。
再次感谢国际事务部搭建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学习平台,感谢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我们将学以致用,为医院的国际化发展添砖加瓦。”
——院感科楼淑萍
“很幸运刚入职就赶上了IAT课程的最后一期。虽然只上了一次课,我还是要感叹这次课程的专业性。我个人觉得授课教师Geda博士准备的内容对于英文教学非常有益,关于教师怎么鼓励学生更好的交流,都特别的实用。也利用保龄球、橄榄球、篮球来对课堂模式进行形象比喻,深入浅出。如果我是英语授课的教师,定会觉得这些是非常有用的。”
——人力资源部冯焕杰
“英语的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反复地背诵单词记住单词的释义,背诵句子。然而英语的运用本应该是灵活的,机械的学习方式很难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还造就了许多人的哑巴式英语学习。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让我们可以面对面地用地道的英语沟通,营造了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让我们可以在语境中应用英语。学好英语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今年的学习让我们共同成长。期待下一年度的学习!”
——神经外科曹林天
供稿:韩绮琪
图片:韩绮琪
排版:韩绮琪
审核:陈 星